李秀忠,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治疗小儿脾胃失和、腹泻、腹痛、便秘、咳嗽、消喘、反复感冒、扁桃体炎、幼女月经不调、痛经、经期发热等疾病,效果颇丰。周三、周四全天出诊。
擅长运用中草药治疗小儿脾胃失和、腹痛、便秘、咳嗽、哮喘、反复感冒、扁桃体炎、幼女月经不调、痛经、经期发热、腹泻;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痛经,月经不调,甲状腺结节,眩晕,失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痛风,及老年病,久咳不愈,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
吃不下、胀得慌、不舒服……消化不良的滋味真不好受。在传统中医眼里,这是身体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中医不强硬地“止”住症状,而是巧妙地“调”回平衡。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类型的消化不良,调理方法也完全不同。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1. 食积停滞型——【吃撑了型】
· 感觉:暴饮暴食后,肚子胀得像鼓,嗳气有酸腐味,不想吃饭,甚至呕吐未消化的食物。
· 调理方向:喝点山楂麦芽水、吃点山楂丸让积压的食物动起来。
2. 脾胃虚弱型——【动力不足型】
· 感觉:没吃多少就胀,食欲差,浑身没劲,懒得说话,脸色发黄,大便稀溏。
· 调理方向:多吃山药、小米、南瓜、红枣等给物流系统加加油,增强动力。
3. 脾胃湿热型——【又油又闷型】
· 感觉:肚子胀闷,口中黏腻发苦,大便粘马桶,冲不干净,总觉得身体沉重困倦。
· 调理方向:建议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煮粥以此来给肚子清理清理垃圾、通通风祛祛湿。
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即免费又有效的治疗方式哦
· 足三里:是健脾胃的“明星穴位”,每天按揉5分钟,有酸胀感即可。
·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饭后腹胀可轻轻按揉。
· 内关穴:理气止痛,对生气引起的胃胀有效。
中医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改变生活方式和体质。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期反复,一定要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进行准确辨证后再调理,切勿自己套用方药。
总之,中医调理消化不良,就像一位耐心的园丁,不是简单地拔掉杂草(症状),而是悉心改良土壤(脾胃功能),让身体这棵大树的根基更加稳固,自然就能枝繁叶茂,吃嘛嘛香!责任编辑:梁燕(EN003)
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