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只是突破,更像是掀桌子。美国这次不仅给了核推进技术,还点头让韩国搞铀浓缩和处理核废料——过去这些可都是红线!' 2025年11月14日签署的韩美核合作协议,表面是技术转让,实则牵动整个东亚格局。协议背后,美国要求韩国承担‘全球部署责任’,核潜艇可能编入美军作战链;韩国一边寻求技术自主,一边面对中美之间的战略拉扯。更令人警醒的是,中国驻韩大使已警告,此举‘动摇了全球核不扩散的根基’,并提醒别在台海问题上‘玩火’。这不只是一纸协议,它是大国博弈下的安全困境游戏,也是一份可能让整个亚太地区开启军备竞赛的发令枪。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要深入探讨的,是最近在首尔悄悄签下的那份核潜艇合作协议,表面看是一场技术合作,背后却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开始。 嘉宾:说实话,这份协议一出来,整个东亚的空气都紧了几分。2025年11月1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和美国代表在首尔签了那份叫‘联合情况说明书’的文件,听起来平平无奇,对吧?但你刚说‘悄悄签’,其实聚光灯下签的,可背后的动静比台面上大多了。 主持人:是啊,仪式感拉满,可问题就藏在这份文件里——韩国要搞核动力潜艇了,这可是头一回。过去几十年,《韩美原子能协定》死死卡着不让碰核推进技术,现在怎么突然松口了?你刚说整个东亚空气都紧了,我听着都起鸡皮疙瘩,这到底算突破还是越界? 嘉宾:坦白讲,这不只是突破,更像是掀桌子。美国这次不仅给了核推进技术,还点头让韩国搞铀浓缩、处理核废料——这些过去都是红线,碰一下国际社会就得跳脚。现在美国自己带头破例,你说这不是越界是什么?但问题是,谁允许的?程序走完了吗? 主持人:等一下,你刚说‘允许’,可这协议本身还没落地呢,还得改《韩美原子能协定》,那可不是两国拍拍手就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肯定要介入,日本伊朗这些国家也不会干看着。我确认一下,你是说美国这次是绕开规则,先上车后补票? 嘉宾:差不多。说白了,美国是先给胡萝卜,再提条件。技术是给了,但你要用,就得按我的规矩来。比如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考德尔,就在签约第二天跳出来讲,核潜艇可不是用来防朝鲜的,得用来‘对抗中国海军’。你是不是想说,这根本不是防御工具,而是战略棋子? 主持人:对,我正想问这个。韩国官方嘴上还说着‘防御朝鲜’,美国却直接说朝鲜只是‘区域性威胁’,不值得操心。这俩说法差太远了。听起来就是,韩国想买把刀防贼,结果美国说:你这刀得拿去打别人。这算不算被架着走? 嘉宾:必须提一下,考德尔还要求韩国承担‘全球部署责任’。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简单讲,就是以后美国在印太有事,韩国海军得出人出力,核潜艇可能直接编进美军作战链。这哪是买武器,简直是签服役合同。 主持人:哇,我听着都冒汗。那韩国图啥?花这么大代价,就为了当美国的‘副舰长’?而且你刚说美国给了技术,可天下哪有免费午餐。我猜,背后肯定有经济捆绑,对吧? 嘉宾:没错。就在签协议当天,美韩还搞了个《韩美战略投资谅解备忘录》,总额三干五百亿美元。其中两干亿美元投向半导体和AI,一干五百亿专攻造船合作。听起来是投资,其实是深度绑定。韩国企业拿美国钱,就得去美国造船厂建核潜艇,技术留在美国,利润也大头归美方。 主持人:等一下,你刚说‘技术留在美国’,那不就跟芯片产业一样?当年韩国半导体靠自主突破,现在核潜艇要是全在美国造,核心技术不又被人攥着?韩国人不怕重蹈覆辙吗? 嘉宾:完全对。韩国死活坚持要本土建造,就是怕再演一遍‘技术换市场’的老悲剧。特朗普之前就嚷嚷要在费城造,美国想的是控制链,韩国想的是自主权。这争议到现在都没解决,双方僵着。换句话说,这不只是造潜艇的地方之争,是国家尊严和技术主权的拉锯。 主持人:我突然想到个比喻——这就像两口子结婚,男方说‘我出房,你出钱,但房产证写我名’。你说韩国能答应吗?而且,中国那边还没表态呢。这么敏感的事,他们能忍? 嘉宾:忍不了。就在签约前一天,2025年11月13日,中国驻韩大使在记者会上直接放话,说这协议动摇了全球核不扩散的根基,警告别在台海问题上碰中国的‘痛处’。用了‘玩火’这种词,这在外交场合极少见。说白了,台海是心头肉,谁拿核潜艇往那凑,就是挑衅。 主持人:我听着都紧张。中国这反应,算是罕见的强硬了。可韩国夹在中间,一边是安全靠美国,一边是贸易靠中国。2024年中韩贸易额还是韩国经济命线,这钢丝走得也太险了。你说他们有没有可能两边都不得罪? 嘉宾:很难。但韩国也在试。签约三天后,李在明政府悄悄把外交排序从‘韩日中’改回‘韩中日’,摆明想给中国递橄榄枝。可动作太晚,核潜艇一旦服役,能在黄海、东海甚至南海北部活动,配合美军情报网围堵中国海军,这哪是递橄榄枝,是递刀子。 主持人:所以说,哪怕嘴上说平衡,行动上已经站队了?而且你刚说‘围堵’,这词挺重的。我查过资料,美国确实在搞‘水下包围圈’——北边韩国,南边澳大利亚的‘奥库斯’核潜艇,中间日本自卫队,像张网把中国海军罩住。这格局一成,地区军备竞赛怕是刹不住车了。 嘉宾:不仅如此,中国海军也没闲着。093B和094A核潜艇都列装了鹰击-21导弹,反舰能力猛得很。你得明白,这不只是你建一艘我建一艘的事,是安全困境——你越觉得不安全,就越要扩军,对方也越紧张,结果谁都更不安全。 主持人:我懂了。就像两个人在黑屋子里对峙,谁先摸到枪,谁就觉得安全一点,可另一个人立马也去摸,最后屋里全是枪,谁都不敢动。这局面,韩国作为小国,是不是特别被动? 嘉宾:对,而且更复杂的是,小国往往不是下棋的人,是棋子。你看历史,多少国家想借大国之力壮胆,结果最后被推到前线挡枪。美国说‘全球责任’听着光荣,可真打起来,谁替韩国收尸?所以有观察人士说,这核潜艇不是保护伞,是催命符。 主持人:听着真不是滋味。那回到最开始,这份协议到底意味着什么?是韩国变强了,还是被更深地绑上了美国战车?你刚说技术自主权难保,经济代价也不小——2030年前要买两干五百亿美元美国军备,再掏三干三百亿美元养驻韩美军。这账算下来,是不是亏大了? 嘉宾:短期看,韩国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技术许可;长期看,代价可能是战略自主性的丧失。更关键的是,核不扩散体系被开了口子。美国能给韩国,那日本伊朗会不会也问‘凭什么不行’?一旦形成示范效应,整个机制就动摇了。所以中国说‘动摇根基’,不是吓唬人,是真担忧。 主持人: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韩美的事,是整个国际秩序的裂痕。美国一边喊着‘规则’,一边自己破规,双重标准一出,谁还信这套体系?而且你刚说‘示范效应’,这就像教室里一个学生抄作业没被罚,其他人立马也想试试。纪律就崩了。 嘉宾:说得太对了。而且你还得看后续——协议要改《韩美原子能协定》,程序上卡着,国际原子能机构要监督,地区国家要抗议。现在只是签了个意向,落地还得好几年。但水下暗流已经涌动,军备竞赛的发令枪,其实已经响了。 主持人:所以呢,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韩国想走平衡路,可每一步都在被推着选边。我们开头问‘为什么这份协议如此敏感’,现在答案清楚了——它不只是技术转让,是地缘格局的重新洗牌。最发人深省的一句话,可能是中国大使说的:‘别在台海问题上玩火。’这句话重要,是因为它划了底线,也提醒我们,大国博弈中,小国的每一步都得踩准,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一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