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说法很火,说2025年下半年,台海这锅熬了七十多年的老汤,要迎来大结局了。
这话一出,甭管是真懂的还是装懂的,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说白了,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以前我们聊这事儿,总绕不开一个问题:美国人会怎么搅和?
现在呢?
问题变成了:在美国人反应过来之前,我们能把生米煮成熟饭到什么程度?
主动权,这个词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
以前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现在是,你打你的,但你得在我画的圈里打。
你出不来,我也没打算现在就进去。就很魔幻。
先说说这圈是怎么画的。
很多人一提到解放军,脑子里还是人山人海的画面。
醒醒,大清都亡了多少年了。
现在的玩法,叫“技术性锁死”,或者说得再通俗点,“区域拒止/反介入”。
这词听着像个黑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家门口这片地儿,我说了算。谁来都不好使。
这就好比你家小区,以前没物业,谁都能进来溜达两圈,甚至在你家门口墙上乱涂乱画。
后来你发达了,请了个顶级的物业保安公司。
海军,就是那个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保安队长,带着一票精壮小伙。
以前是偶尔来一趟,彰显一下存在感。
现在是常态化,把巡逻路线图直接贴你脑门上。
什么航母编队、055大驱,这些不是出来炸鱼的,它们是在用脚丈量自家院子的边界。
它们的雷达开机,扫描半径画出来的那个圈,就是“闲人免进”的警告牌。
这个圈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后方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都一清二楚。
这是第一层锁,物理上的。
空军,就是覆盖整个小区的无死角监控系统,外加几架随时能起飞的攻击无人机。
歼-16、歼-10这些,是“鹰眼”,负责日常盯梢,确保没哪个不长眼的翻墙头。
轰-6K这种大家伙,平时不怎么出动,但它一出来绕圈,就等于物业经理拿着大喇叭在广播:“最近小区治安不太好,个别业主请注意言行,否则后果自负。”
至于歼-20,这玩意儿就更骚了。
它不是保安,它是幽灵。
你不知道它在哪,但它肯定在。
它能让你花大价钱装的那个进口监控系统,变成一个昂贵的摆设。
在绝对的代差面前,你所有的预案,都可能变成笑话。
这是第二层锁,信息上的。
最后是火箭军,这是终极杀器。
它不是保安,它是你家地下室里那个直通派出所的红色按钮。
平时你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谁要是敢动真格的,想在你家放火。
那对不起,这个按钮按下去,过来的就不是水枪了,是消防炮。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不只是句口号,它是悬在所有潜在干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是第三层锁,战略威慑上的。
三层锁一套,整个台海就被包了个严严实实。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了,而是“想不想打”和“用什么方式解决”的问题。
主动权,就是这么来的。
这时候,最尴尬的是谁?
老美。
曾几何时,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就是“世界警察”的象征。
开到哪,哪就得给三分薄面。
在台海问题上,它更是当了几十年的“裁判”,吹偏哨的那种。
但现在,时代变了。
九三大阅兵是个很重要的节点。
从那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叙事逻辑全变了。
以前我们总是在解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个委屈巴巴的好学生在跟老师证明自己没撒谎。
现在呢?
我们直接开始聊“统一后的治理模式”、“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看到了吗?
这叫“议程设置权”。
我不跟你争论这个东西是不是我的,我直接开始讨论拿到手之后怎么用。
老美的骚操作还在继续,但越来越像一种行为艺术。
它派军舰、军机穿越台湾海峡,美其名曰“自由航行”。
这操作就很迷。
说白了,就像你家保安系统升级后,那个以前经常来捣乱的混混,不敢再砸你家玻璃了,只能每天从你家门口那条公共道路上走一遍,还非得走S形,嘴里喊着:“我有走路的自由!你管不着!”
你瞅瞅,可笑不可笑?
他越是这么强调,越证明他只剩下这点“自由”了。
他进不来,只能在外面晃悠。
这种“自由航行”,本质上已经从军事挑衅,降级为一种政治表演。
一种“兄弟你挺住,我还在”的姿态。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哥自己都有点虚。
还有卖武器。
这更是个经典的商业模式。
把一堆快要过时的库存,或者简化版的猴版装备,高价卖给一个注定没有未来的客户。
这哪是提升防卫能力?
这分明就是收“保护费”嘛!
而且还是趁着对方家里快要办大事了,最后再敲一笔竹杠。
奇葩的是,还有人真信这套。
觉得买了这些“神器”就能“以武拒统”。
这就好比一个小区里的刺头,花重金从那个混混手里买了把弹弓,就觉得自己能对抗整个武装到牙齿的专业安保公司了。
老美这一系列操作,本质上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体面地输”。
它要向它的小弟们证明,它努力过了,只是“对手太强,我们尽力了”。
它在用这些无效的、表演性的动作,来掩盖它已经丧失对台海局势绝对控制力的事实。
真正的杀招,从来都不是摆在台面上的。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军机绕台、航母巡航的时候,北京真正的后手,早就在另一个维度展开了。
这就是经济和民心。
大国博弈,军事只是最后的选项,是掀桌子的能力。
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你在掀桌子之前,已经把多少筹码划拉到自己这边了。
北京这些年干了什么?两个字:融合。
在经济上,搞“惠台政策”。
说白了,就是大陆这边开个超级自助餐厅,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而且还给你发优惠券,欢迎你来吃。
从水果到芯片,从旅游到投资,大陆这个庞大到恐怖的市场,对台湾的经济来说,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这种融合是潜移默化的。
当一个台湾的年轻人发现,他在大陆能找到薪水更高、前景更好的工作;当一个台湾的企业家发现,他的产品在大陆能卖出十倍百倍的销量。
慢慢地,那个“对岸”的概念,就从一个政治符号,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关系到自己饭碗和未来的地方。
在文化和人员交流上,更是如此。
各种交流团、夏令营、创业基地,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来看看。
亲眼看看大陆是什么样。
这招最狠。
因为很多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宣传里。
当他们亲身来到这里,看到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便捷到不可思议的移动支付、充满活力的城市。
那种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冲击,是颠覆性的。
这就是“阳谋”。
我的军事部署,是告诉你,这条路你走不通,别想了。这是“堵”。
我的经济文化融合,是告诉你,这条路康庄大道,来不来?这是“疏”。
一堵一疏,王道和霸道,两手都在用。
所以,2025这个时间点,是不是准确的预言,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个统一的“历史性定调”,已经不是一个“是否”的问题,而是一个“何时”以及“何种方式”的问题。
牌局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一方手里的牌越来越好,气定神闲,时不时还给你来个“超级加倍”;另一方手里的牌越来越烂,只能靠咋咋呼呼、虚张声势来撑场面。
结局,其实早就写好了。我们现在看的,不过是过程而已。!!
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