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日益加剧,甚至出现了外溢的迹象。以色列不再掩饰其扩张野心,提前向外界透露将会“发生大事”。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以色列驻美大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将对伊朗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表示这一行动将比以往的“寻呼机行动”更为强烈。所谓的“寻呼机行动”,是指去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的一次突袭,通过爆炸寻呼机中的炸弹装置,导致至少37人死亡,近3000人受伤。
特朗普政府表示,正考虑是否介入此场冲突,双方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局势已经出现外溢的迹象。
通常,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机密性,特别是在行动初期,以色列对此尤为精通,往往在行动开始之前悄无声息,而一旦行动结束,才会引发全球震动。然而,如今以色列高层却似乎反其道行之,提前向外界透露消息,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以方掌握了决定性的情报,并对成功充满信心;二是以方通过高调表态,利用舆论进行心理战,向伊朗施压。
展开剩余74%以色列的施压远不止言辞上那么简单,早前斩首了伊朗数十名高层指挥官后,近日再度放出消息称,可能会对伊朗的最高领导层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并明确表示,除非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否则不会停手。
不过,不仅仅是以色列在“放狠话”,刚刚上任的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也宣布,将开始对以色列进行惩罚性打击。此言一出,伊朗立即发射“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轰炸以色列,局势愈发紧张。
随着冲突的进一步升级,波及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以色列和伊朗两国,整个中东乃至全球都在关注这场冲突的走势。
例如,俄罗斯已经开始撤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也紧急发出撤离警告,要求滞留在以色列和伊朗的中国公民尽快撤离。与此同时,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也发布警告,要求滞留的美国公民“自求多福”,并表示无法提供帮助。而驻叙利亚的美军则被全数撤出,调派至其他地区,这种举动被解读为为可能的更大规模冲突“铺路”。
此外,伊朗还得到了来自也门胡塞武装的支持,胡塞武装表示将援助伊朗,和巴勒斯坦一样共同抵抗以色列。而美国方面,则在近期改变了态度,开始重新审视是否应介入这场冲突,美国国家安全团队召开会议讨论这一问题,特朗普则表示,介入的可能性并未排除。
随着局势愈加复杂,经济和能源市场也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中东是全球石油生产的关键地区,任何大的冲突都可能影响国际市场,造成油价飙升。伊朗方面也警告称,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决定将对全球能源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伊朗似乎已经失去了制空权,以色列的战机几乎可以自由出入伊朗领空。
众所周知,制空权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失去制空权,意味着敌方可以随时对本国关键目标实施空袭。以色列方面曾明确表示,以色列的战机可以在伊朗上空“自由出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表声明称,“我们”完全掌握了伊朗的制空权,伊朗的防空武器根本无法与美国的军事装备相抗衡。
这种挑衅性的言辞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沉默,但从实际战况来看,似乎美以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例如,以色列军方最近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两架伊朗的F-14战机在地面被以色列战机摧毁。虽然这两架战机可能已经被拆解,只剩下空壳,但这仍然暴露出伊朗在防空领域的严重短板。
失去制空权对伊朗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意味着伊朗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核设施、军事基地、电力网络等)将面临空袭的巨大风险。以色列的福尔多地下核设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设施深埋地下90米,难以被常规弹药击中,因此尚未成为攻击目标。然而,一旦以色列获得更多的支持,并且换装先进的钻地炸弹,这一设施将难逃一劫。
尽管如此,伊朗的防空系统并非完全瘫痪,其战机虽然落后,但仍具备一定作战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以色列的F-15I战机时,可能还有一线生机。然而,面对更先进的F-35I隐形战机,伊朗的防空系统几乎只能寄希望于“侥幸”。
此外,伊朗和以色列双方的核心力量——导弹发射车,也面临着相同的风险。失去制空权,意味着伊朗无法保护这些导弹发射平台,随时可能遭遇以色列的空中打击。
尽管形势对伊朗不利,但它仍然拥有远程打击的能力,能够与以色列的防空力量展开消耗战,看谁能撑到最后。然而,随着美国开始重新考虑是否介入,局势的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特朗普政府近期表态,显现出美国可能已经准备好介入这场冲突。特朗普明确表示,伊朗的目标不是停火,而是“结束”,并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从这种言辞来看,美国似乎认为,借助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它将获得更多的利益。
美国一旦决定介入,必然会付出代价。唯一的问题在于,冲突的未来走势是否如美国所预期,以及伊朗是否会真的采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措施。
发布于:天津市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