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导演赵林山“赌上性命”倾尽心血拍摄的电影《731》,还未上映就遭遇了无数反对和抵制。一些人仿佛是提前协调好似的,纷纷以电影中的血腥暴力为由进行举报。
作为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痛苦历史,《731》的上映本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偏偏,正是因为影片揭示的血腥残酷,才能让我们永远记住百年前的祖先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经历的非人折磨。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反而认为这部“真实反映民族伤痛”的电影成了过错呢?
那到底为什么有人要举报《731》呢?这部电影,真的不适合上映吗?
展开剩余83%光是电影的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其中的主题。无论是历史课本还是社会教育,“731”这一数字早已和中国人对那段惨痛历史的记忆紧紧联系在一起。细菌战、毒气实验、以及那些将中国人民当作实验品进行人体试验的恶行,如何能让肇事方轻易逃脱?这些不容否认的反人类罪行,是日本侵华历史中最残忍的一页。
可能正是因为这段历史过于血腥和沉痛,电影所涉及的话题太过严肃,所以才让这部影片显得如此沉重。至今,国内正面描写731部队罪行的影视作品极为稀少。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拍摄的《黑太阳731》成为了许多人的“童年阴影”。而这部即将上映的《731》,可以说是大陆第一部深度展现731部队罪行的电影。
赵林山导演为了忠实还原历史,不仅多次来回往返中日两国收集资料,还完全按照历史档案复刻了731部队的实验基地。为了筹集拍摄资金,甚至把自己的房产都抵押了出去,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人力和物力,誓要将这段历史真实地呈现给大众。剧组在演员选择上也十分用心,拒绝了那些自带流量的当红小生,专门挑选了实力派的老戏骨。拍摄过程历时数年,投入的资金更是无法计算,赵林山导演几乎是在“以身殉道”。
本应该是值得钦佩的事,然而,公众的反应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随着《731》定档的临近,网络上的反对声音竟然越来越大。
最初,这些反对的声音主要出现在家长群体中。他们大声疾呼,认为这部电影暴力过度,完全不适合孩子观看。假如小孩在电影院被吓到,那电影方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家长可就头疼了。可一听就知道,这样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那些“偷偷拿着零花钱进电影院”的孩子,显然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知肚明。而那些“明知道电影有些恐怖,还是被父母带去看的”孩子,岂不是家长做出的决定?换句话说,能否在电影院被吓到,完全取决于家长的选择,怎么能怪电影方?
如果家长明明知道孩子难以接受影片中的血腥场面,却仍然执意带孩子去电影院,那这种家长的行为显然比电影制片方更有问题——制片方在呈现历史的痛苦,而家长却在给孩子上演“家庭版虐待”。
除了这种明显偏颇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反对意见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和平时代,战争题材的影片已经太过黑暗,不该再继续存在。生活在和平中的人,理应有更多积极向上的电影,而不是这些揭示过往痛苦的电影。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观点甚至认为看不到战争和痛苦,反而是最好的选择。难道我们不应当因为看到历史上的苦难,才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吗?
然而,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提出,731部队的话题“太过尖锐”,把它搬到今天会破坏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首先,不论两国之间是否有纯粹的友谊,难道侵华战争和那些屠杀、虐待的罪行不是历史的事实?甚至有些极端的言论,竟然质疑电影“揭伤疤”,觉得这样做不合时宜,反而是在“赚票房”。这种想法简直让人感到愤怒,不禁让人怀疑,能说出这些话的人,究竟是出于什么心态?
如今,仍然有一些日本极端分子坚决否认侵华历史,甚至把侵华日军当作民族英雄,试图掩盖历史的真相。而很多外国人,甚至包括一些日本年轻人,直到参观中国的纪念馆,看到那些残酷的照片,才开始意识到曾经发生过的这段历史。除了那些极端分子,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无不为之震惊。
这部电影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挑动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曾经的伤痛,让我们牢记历史。如今,日本竭力掩盖历史真相,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也不会专注于这段历史。如果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选择遗忘,谁还能记得这段屈辱的历史呢?
或许,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反对声音归结为“境外势力渗透”,但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一些国人对“揭伤疤”的抵触心理。然而,揭伤疤恰恰是让我们记住曾经伤痛的最有效方法。
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最好的回应便是《731》如期上映。那些非愚即恶的人,或许真的是时候需要一次深刻的触动了。
来源:
发布于:山东省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