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片丹心。她以“千锤百炼出精技”的实干劲头淬炼技能,她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劲头雕琢教案,她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劲头突破自我,她就是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专职教师王双。从教6年来,王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师者匠心,书写着一曲扎根职教、赤诚奉献的青春赞歌。
坚守初心铸师魂:以信仰之灯照亮育人征途
2019年,在临床历练多年的王双,怀揣着育人梦想走进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六年光阴流转,这位身形纤瘦的青年女教师以惊人毅力,在教学一线打磨出一身硬功夫。
从普通教师到贵阳市“甲秀工匠”、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她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这成为王双职业生涯最厚重的底色。在主题党日、专题研讨中总能看到她凝神深思的身影。她深刻认识到:“我们为‘健康中国’培养的不仅是技能人才,更是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的接班人。”
于是,“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传统医德精髓,被她精巧融入护理学教案;一堂堂精心设计的主题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进社区、服务基层、感悟民生,让鲜活的思政课在服务社会中生根发芽。
“她总说‘知行合一’,她就是这样做的。”教研室主任评价王双,把育人使命扛在肩上,将个人理想融入职教强国的大潮。
锤炼匠心育英才:千锤百炼铸就金牌教艺
走进王双的实训室,总是充盈着紧张而专注的氛围。“急救情景模拟”演练中,学生们神情严肃而干练;“案例沉浸式教学”中,复杂护理流程被解剖成一个个生动细节。
王双常说:“好技能不仅是教出来的,更是练出来的!”为这“教”与“练”二字,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深夜时分,实训室灯光常亮,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纤弱身影一遍遍练习着心肺复苏按压,动作从生疏到流畅,从规范到精妙——即便双手在无数次按压下磨出水泡,甚至破溃感染,她只用纱布简单一裹,汗水与坚持无声交织。
这份“千锤百炼出精技”的执着,终换来硕果:2021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上,她勇夺教师组一等奖;2022年再获省级二等奖;她主讲的课程屡获校级“精彩课堂”一等奖。
“竞赛是教与学的试金石。”王双坚信“以赛促教”的力量,她把赛场经验化作教学养分,开创“情境模拟+案例驱动”模式,枯燥的理论被她转化为具象操作,学生抬头率与合格率持续蝉联学院前列,更有多名学生因她指导斩获佳绩,获得免试升本的金钥匙。
“双姐的课最神奇,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位已通过免试升本的学生感慨道,她匠心独具的教学,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技能成才路。
赤子之心暖杏林:以仁爱之情点亮学子未来
“有困难找双姐!”这句话在学生中悄然传开。在学生眼里,她不仅是严师,更是贴心的“双姐姐”。
学期考试前,学生小敏在实训课上精神恍惚。王双敏锐察觉后,课后耐心开导。当得知小敏因家庭困难连回家车费都无法凑齐时,王双默默掏出200元塞到她手里:“安心回家,考试尽力就好!”
这份关怀如冬日暖阳化解了学生焦虑,也点燃了孩子的奋发之志。学生有难处愿意向她倾诉、寻求帮助;她也总以温柔鼓励、真诚援手让学生重拾信心。王双如亲人般守护着每颗成长的心灵,将师者大爱化为一缕缕温情。
铁肩道义担风雨:以行动之志铸就先锋本色
当疫情肆虐时,社区成为高风险战场。面对人手紧缺,王双毅然披上白色战甲。核酸检测点上,她细心帮老人录入信息;面对不理解的群众,她以春风化雨的态度耐心开导。
同时,她化身“云端主播”,精心设计每一堂网课,既保证教学效果,更时刻关爱学生心理。在抗疫最前线与云上课堂之间,王双以双倍付出诠释着党员的铮铮誓言。
有居民感动地说:“防护服下那双眼睛格外温柔坚定,让人心安。”王双用行动书写了师者担当,她是一道疫情寒冬里的温暖光芒。
以匠心熔铸精湛技艺,以丹心坚守育人本色。讲台即舞台,实训如战场,王双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书写着平凡岗位的非凡篇章,用行动诠释了师道真谛:“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
在职教这条路上,王双的足迹正激励更多青年教师奋勇前行,点亮更多技能报国的梦想星空。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程瑞林)
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